2011-09-13

中秋节

加班。一点,到家。打电话。

凄凉,伤心。

喜欢上一个有家室的人。 真的是喜欢吗?只是太寂寞? 一年后还记得此人否?

哦不,有可能一年后我还得见到此人。

到底什么是喜欢? 三十岁的我笨拙地问。 或许我一辈子也不会懂吧。

2011-07-03

Leslie的《洁身自爱》陪我撑过很多个崩溃边缘……求你不要顽劣不改,做孤雏只许洁身自爱……愿你在最后也能踏上雪山……

2011-06-15

林达《近距离看美国-3-我也有一个梦想》书摘

[书摘1]
河堤下,塞凡那河水在静静地流。这个如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中国集装箱船的南方大港,当年不仅是南方进口奴隶的一个重要港口。而且也是美国记载中的最后一批黑人奴隶上岸的地方。而此后塞凡那的沦陷,又意味着佐治亚这个南方最顽固的蓄奴州的被攻克。这在结束奴隶制的过程中,也有着它象征性的意义。

[书摘2]
美国的种族问题确实是复杂的,也完全可能是表现激烈的。五年前的洛杉矶暴乱可以说就是一个缩影。

[书摘3/4/5/6/7/8]
1991年3月3日,当四名洛杉矶警察局的白人警察,在210号公路发现一辆超速车,随即按常规拉亮警灯尾随上去...那个名叫洛德尼.金的黑人青年
午夜以后了。一辆车偶然经过这条210号公路。驾车人发现,在黑漆漆的公路边,强烈的车灯前,有四名白人警察正在殴打一名黑人。这名过路人并不是一个新闻记者,鬼使神差一般,他想到操起车上恰好携带的摄像机,对准了他所看到的景象。
殴打事件发生后,四名白人警察很快以攻击罪这样一个刑事罪被起诉,在地方法庭受到审判。
1992年4月29日下午,以白人为主的陪审团宣布了他们所得出的四名警察被告“罪名不成立”的结论。
当天晚上,洛杉矶发生暴乱,持续了几十个小时。同时,在美国南方的亚特兰大市,就是96年奥运会的举办地,也随后发生了规模较小的类似骚乱,但是影响要小得多。
在这场短短几十小时的洛杉矶暴乱中,死亡人数超过50名,受伤人数超过2000名,超过1000幢大小建筑物被焚毁,经济损失在十亿美元左右。

[书摘9]
我想,你一定早已作出逻辑非常清楚的判断。那就是,白人警察出于种族歧视借机殴打黑人,以白人为主的陪审员又无视录象所反应的警察犯罪事实,蓄意偏袒白人警察,宣布他们罪名不成立。于是,忍无可忍的黑人群众奋起反抗。因此,洛杉矶暴动清楚地反应了以白人和黑人为主要矛盾的美国社会种族对抗的现状。我只能说,你的判断只在局部意义上是正确的。
你得到的信息是简要的,推论也就会显得格外清楚。但是,就像世界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一样,当事实被简单化以后,看似清晰的结论,有时反而会模糊事件的真实面貌,甚至也会曲解事件所折射的意义和教训。

[书摘10]
人们惊奇地看到,理应是愤怒的场景似乎很快变成了一场狂欢。有在大火前跳舞的,更普遍的却是人们发现了抢劫的乐趣。

[书摘11]
凡是支付了高昂代价的历史事件,都不应该只是一道一抬脚就能跨过去的历史门槛。如果人们至多是象被绊了一跤,掸掸尘土,头也不回地就奔向前去,连一点真正的教训都没有得到,那么人类所付出的生命,鲜血,尊严,不是太轻贱了吗?在这里,大家都认为,这么大的事件显然不应该简简单单地就被时间的河流冲刷干净。

[书摘12]
在这个世界上,各个族裔以及他们所携带的各种宗教文化习惯等等,甚至他们所寻求的自身利益,都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每一分钟发生着类似的矛盾和冲突。从波黑战争到非洲图图族胡图族之间空前野蛮的种族杀戳,几乎不胜枚举。从人类的许多战乱中,都有一颗种族矛盾和文化冲突的坚硬内核隐含其中。而这个世界的人们还在越走越近,叫人看着多少捏把汗。至今我们尚不知道,人类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对付这样一个越来越小的地球和越来越近的距离。

[书摘13/14/15/16/17]
清教徒开拓者乘坐的“五月花号” 抵达北美东海岸的一年之前,1619年的8月,在距离他们上岸地点以南五百英里开外的同一海岸,第一批二十名黑人已经先于他们来到了这里。是一艘荷兰船载来了这些黑人。至今没有人知道他们是奴隶还是半奴隶状态的家仆。
这二十个黑人的存在以及他们存在的方式,从象征意义上看,就在“五月花号”靠上北美的同时,奴隶制和种族问题就已经在北美开始了。
当美国人公认的先驱,第一批英国清教徒,乘着那艘著名的“五月花号”,在海上漂泊长达65天,终于到达北美大陆的东海岸
“五月花号”所载的移民先驱者的情况,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他们一共是一百零二人,在十一月中旬到达北美。
仅仅一个冬天的寒风,就带走了五十八条生命,半年过后,他们只剩下来四十四个人。

[书摘18/19/20/21/22/23/24/25/26/27]
首先是在南美已经有一大批“经营”了一个世纪左右的奴隶贩子。
奴隶制确实也是欧洲文明发展的一部分,而且在那个时候还有一些类似奴隶制的残余
当时来到北美的白人有大量处于赤贫状态,他们甚至买不起一张驶往他们的希望之乡的轮船船票。于是,普遍有以自己作抵押的。
英国本土已经风云激荡,平等自由的思想也已经不是什么萌芽状态了。所以我想,在这些英国人刚刚到达美洲大陆的时候,一定也被“奴隶市场” 这样的“异国风光”吓了一跳。也就是说,对于南美已经盛行的这种方式:这样赤裸裸的,把人彻底当作牲口一样的奴隶买卖,他们要接受甚至参与这样一种行为,面前还是会出现一个令人犹豫的道德门槛的。
因为奴隶交易和奴隶劳动都产生人类最难以抗拒的诱惑,这就是利益。然而,这块土地的早期经历所形成的奴隶制现实,显然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始推动”。
在三百年前,他们是这样理解的,即,使用奴隶只有在下述情况下,是符合圣经,也是可以通得过他们的道德质疑的。那就是,沦为奴隶的人必须是战俘,以及同意出卖自己的人(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债务奴隶)。除此之外,他们无法接受“买卖奴隶”和 “蓄奴”这样的做法。
清教徒基于他们的道德诉求,曾经企图严格地抵制奴隶交易的浪潮。结果就导致了当时发生在新英格兰地区马萨诸塞的这样一个故事。
“这种对人进行出售和奴役的行为,直接践踏了造物主赋予全人类的自然权利。我们以及各州都誓言要为自由而战斗到底,而这种行为与这样的誓言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他们都有过一个最初的人性思考和结论,也都有过一个抵御不了包括“王朝利益”在内的欲望浪潮冲击的阶段。
实际上,从一开始,这就是人类良知和愚恶的角逐。你已经看到,在这一段历史中,这场角逐主要发生在北美殖民地的白人内部。这时,我们发现,原来人类的人性反省是进步的一个最重要的动力。

[书摘28]
直到本世纪的六十年代,在美国南方的一个地方,仍有相当多的黑人讲一种起源于二十几种西非语言的叫“古拉赫”的语言。

[书摘29]
轰轰烈烈的“独立战争”实在只是半场“美国革命”,另外半场他们落实到了自己头上。

[书摘30/31/32/33]
它们选择了“利”。这两个州就是佐治亚和南卡罗莱纳。
在一个南方小镇上,发现一辆汽车上贴着这样一句话,“既然北方那么好,你干吗不搬回去住!”
他们一方面还不想放弃他们由奴隶制所支撑的经济利益。对于他们来说,经济发展是首要任务。
当各殖民地的代表,在费城那个高敞却并不宽大的议会厅里,讨论“独立宣言”的时候,南卡罗莱纳和佐治亚,他们和美国主流思想格格不入的一部分,终于摊牌。南方和北方终于正面交锋。

[书摘34/35]
康有为的“大同书”……对黑人这样描述道,“然黑人之身,腥不可闻。……故大同之世,白人黄人,才能形状,相去不远,可以平等。其黑人之形状也,铁面银牙,斜颔若猪,直视如牛,满胸长毛,手足深黑,蠢若羊豕,望之生畏。”
其结果,主张“人人平等”的康有为,居然对于“大同世界”所无法容纳的黑人,想出了一个比奴役更为可怕的解决办法,“……其棕黑人有性情太恶,或有疾者,医者饮其断嗣之药,以绝其传种。”

[书摘36/37/38/39/40/41/42/43]
处于南北交接的弗吉尼亚,更是成为南北不同思想的撕裂点,常常为此痛苦不堪。在奴隶问题的最后解决上,自始至终有着激烈的矛盾和内部辩论,甚至导致了本身的分裂。一半的弗吉尼亚后来断然加入北方的阵营,成为今天的西弗吉尼亚州。
弗吉尼亚是一块十分特殊的土地。它的特殊,不仅在于它处于南北夹缝之中的特殊地理位置,还在于它的移民定居者的特质。
作为这块土地精神主导的一批移民,却是在英国政治动乱中出逃的一批贵族。不少是被砍了头的国王查理一世的属下。于是,贵族派头的英国绅士风格也影响了他们对于奴隶制的态度。一方面,他们对于主人和家奴所形成的严格等级制是十分习惯的,甚至是颇为欣赏的。而另一方面,他们良好的教育又迫使他们不可能躲避对于“人性”的思索。
从弗吉尼亚发出的声音,质疑的并不是是否应该使用奴隶,而是从什么地方去买来奴隶。
在弗吉尼亚的一些人,他们反对的就是从非洲直接进口奴隶
在心灵深处,他们被阻挡在“把一个自由人变为奴隶”的这道“道德的门槛”前。
他们提出只间接地从其它地方进“二手奴隶”。这样,至少他们没有去直接参与把一个自由人变为奴隶的罪恶,而只是把一个已经成为奴隶的黑人,挪了一个服劳役的地方。
1776年,也就是在“独立战争”开始的第二年,“独立宣言”通过的前夕,为了宣誓公民自由的权利,为宣布独立作准备,在弗吉尼亚的首府威廉斯堡,弗吉尼亚议会授权乔治.梅森起草一个“权利宣言”。
你可不要小看这个“权利宣言”,它实际上就是我多次向你提到过的“权利法案”,也就是后来美国宪法前十条修正案的前身。

[书摘44]
说不定正是英国人自己,手把手地教出了这样一个叛逆的“美国儿子”来。

[书摘45/46/47]
“人人生而平等”原则的确立,就是向它的具体实现走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只要你同意了这个原则,奴隶制的结束,只是一个迟早的问题。
在美国独立时的十三个州里,大部分州的奴隶制的废除,就是白人,富人,甚至是奴隶主们,经过理性反省,决心通过他们手中的立法权,从法律上解决黑人奴隶问题。也就是亲手通过立法程序,将自己的一份重要财产化为乌有。他们中间哪怕是最激烈地反对奴隶制的代表,都是如此。
这是作为代表整个社会利益集团的立法机构,用立法的手段,仅仅为一个人性反省和道德理由而放弃自身利益的一个行为。

[书摘48/49]
在一百五十年的殖民时期,奴隶制已经成为各殖民地经济的一个重大支撑
北方也只有马萨诸塞和宾夕法尼亚是在独立战争中就完成这一过程的。北方的其它各地,是在独立之后通过停止进口,停止交易,然后逐步达到彻底废奴的。

[书摘50/51/52]
华盛顿打下了一场美国革命,而杰弗逊则是思考了一场美国革命
华盛顿和杰弗逊都是弗吉尼亚人。
杰弗逊不仅在生前保留了自己的家奴,去世时,他在遗嘱中也只解放了他的两名奴隶。他必须为自己的孩子多少留下一点生活的依靠。

[书摘53]
珍珠港的炸弹使他们幡然醒悟,原来他们居然息息共存,属于一个共同的整体,它叫做美国。

[书摘54/55/56/57]
那就是南方,甚至两个极端的南方州,南卡罗莱纳和佐治亚,也表示了他们的退让。首先,他们都承认美国的建国原则,也承认奴隶制不符合这样的原则,并且表示愿意向废奴的方向努力。他们所要求的只是更多的缓冲时间,以致于经济不要发生太大的动荡。
在制定美国宪法中,南北双方有关奴隶的问题上,达成了三条妥协。这三条妥协归纳起来,实际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在禁止进口奴隶的问题上,给了南方二十年的缓冲期。第二个部分是,在如何以及何时解决殖民时期遗留的奴隶制问题上,联邦承认无权对各州作出强制性裁定,而是由各州自己立法解决。
北方各州在立法禁止进口奴隶的同时,纷纷开始了下一步的步骤,即通过禁止内部的奴隶交易和彻底废奴的立法。
在对待奴隶制态度上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逐步形成了双方可以抗衡的均势力敌的阵势。

[书摘58-71]
奴隶市场的卖主都是西非当地的黑人首领,这也是真实的。
“阿姆斯达”号暴动的领袖辛盖,是在前往自己家稻田的途中,被他的黑人邻居绑架,然后被胁迫步行三天,走到西非海岸,被卖到“卢姆波拉”抵债的。“卢姆波拉”的奴隶货源,基本上都是由类似的黑人绑架者,通过同样的方式捕捉和提供的。
一些白人和黑人,在同一个贪欲的引导下,携手葬送自己的同类。
英国的反奴隶制力量组织了一些船,尽最大的可能在接近古巴的水域,把古巴团团围住,摆出“你们不抓我们抓”的劲头,确实也有足够的威慑力量。
就在黑人们茫然地看着那些对他们大叫着什么的白人,感到莫名其妙和惊恐不已的时候,他们决不会想到,远在纽约,也有一群他们素不相识的白人,已经开始酝酿一个艰巨的营救计划。
“阿姆斯达”已经属于司法分支。作为行政分支,已经不能无视司法分支的权利,独自采取行动。
让法庭和所有的人注意到他们的论点:人类行为受到的最终的审判,是依据人性与非人性的界限来判断的。一切法律都在“自然法”之下,如果一条法律是非人道的,那么,它终有一天将被废除。
他又进一步直指事情的本质,“所有的拥有自然形式的生命,都是自由的。”
这位已经73岁高龄的美国前总统,今天的联邦众议员,决定作为一个普通辩护律师,接下“阿姆斯达”案,走上最高法院,为这些来自非洲的黑人的自由,进行法庭辩护。
激进的反奴隶主义者们为这些黑人安全的担心,已经到了忧心如焚的地步。
在“阿姆斯达”案中,最高法院最终只有七名大法官进入判决阶段,因为有一名病重未能出席,最意外的,是在审理过程中,一名大法官因心脏病发作,在睡眠中突然去世。
一个德高望重的前著名外交官,一个前总统,如此点燃生命烛火的最后一段,以一个普通律师的身份,站上他已经久违的法庭。就是为了在一个当时还是白人的国家,为一些他素不相识,甚至可以说是彼此难以了解的非洲黑人,争取“平等自由”这样一个基本的人的尊严。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情本身更说明问题的呢?
通过这样一个案子,充分讨论了法律与自然法的关系,再一次申扬了“平等自由”的建国原则

[书摘72/73/74]
如果它的各个部分的联系显得松散,那么它能够作为整体长期继续存在下去,维系它的东西有可能反而是相当有力量的。
这些激进反奴隶主义者的白人,他们又是什么样的动因呢?答案是:宗教理想。
要推动一个大的社会变革,如果仅仅指望一个在位的政治人物,大概往往是要落空的。因为这样的人物常常有太多的政治利益需要顾及,常常受到各个方面的牵制牵扯。即使他曾经有过变革的激情与理想,也在前瞻后顾之间零零散散地失落了。
本来其意义就是一份契约的法律,就会由于失去民意基础而走向立法的变革。这个时候,司法挑战的目标,就算是真正达到了。

[书摘75]
最高法院不是立法机构,它只有依法进行司法判决的权力。它的“司法复审权”的最高依据是宪法,如今争议的焦点,是宪法本身的妥协条款,最高法院就无能为力了。

[书摘76]
今天,美国总统最怕的事情,大概就是被指控为干预司法和越权了

[书摘77]
平等的联邦和分治的原则也是当年制宪会议的基本背景。所以,在美国的制宪会议上,不存在领袖,所有的人都是以一个区域的代表出席的,目的是达成一个共存的契约。

[书摘78]
所谓的“地下铁道”了。这是牵涉到许许多多人的一个“犯法集团”。他们组成网络,有组织地将南方的奴隶一群一群,一站一站地接出来。送到安全的地方。甚至不惜送出国境,一直送到加拿大。

[书摘79]
从1821年的密苏里妥协开始,划定奴隶制不能越过北纬36度30分。

[书摘80]
在1842年,就是“阿姆斯达”案结束的第二年,最高法院就又判了一个著名的逃奴案,“摩根案”。

[书摘81]
他所提到的黑人公民权问题,引出的结果决不是斯高特这个黑人是否有权利告他的主人桑弗德的问题。我们只要倒过来推论一下就知道了。假如说是斯高特有告他的主人的权利,那么,他就得到了与其他白人一样的公民权。那么,所有的黑人也就有了公民权。接着的,被拖出来的就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到这个时候,就不单是什么种族共同生存的问题了,弄不好,有些州在废奴之后,还可能会被黑人所控制。

[书摘82]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殖民协会了。他们是由一些最积极废奴的人组成的一个民间组织。这个组织成立于1817年,他们的目标就是筹募经费,用这笔钱先是赎买黑奴,把他们从奴隶主手中救出来。然后帮助解放了的黑奴和自由的黑人回非洲。不仅支付他们的路费,而且在西非帮助他们在那里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这就是在整个非洲,唯一的一个没有受过殖民统治的国家,也是最早的一个共和制的国家,利比里亚。

[书摘83]
前不久,就有欧洲的人权工作者拿着自己的钱,几百美元一个,从非洲苏丹当地的黑人奴隶主手中,买下上百个同样也是黑人的奴隶,就地释放。

[书摘84]
在美国南北战争的之前,一个与黑人有关的奴隶制,在这里导致的最大社会矛盾,并不是黑人和白人之间的冲突。

[书摘85]
直到南北战争,黑人的力量依然没有成长起来,他们还是只有少数的偶发的小规模反抗,根本无法与当时南北两大实体的对峙同日而语。而这个对峙的双方,都是白人。

[书摘86]
干脆,不就是说我们不符合美国的建国理念吗?那我们不做美国人了还不成吗?我们退!

[书摘87]
这才是南北战争真正的起因,因为林肯总统除了是一个坚决反奴隶制的人之外,他还是一个极其重视维持联邦的人,而且,后者甚至强过前者。

[书摘88]
这是一方想从这个对峙中撤离,而另一方却一把揪住了它的后领,一定要把它拖回来,这才打起来的。

[书摘89]
结不开那个死结就一剪子剪断,岂不干脆。

[书摘90]
最终,林肯把美国定义成了一个和其它国家一样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样一个定义下,南方就必须被定义为分裂的叛乱,林肯在北方高扬的就是一面爱国主义的旗帜。林肯总统非常清楚这是极其危险的。他没有确切的法律依据去确认这个定义,在就职演说上,他对于这一点的法律解释极为勉强。于是,他抱着最后的希望呼吁南方相信他的善意,表明联邦决不会违法地以武力迫使自治的南方废奴的态度。他希望南方放弃分离,使他能脱离这样一个痛苦不堪的地位。

[书摘91]
如果他当时预料到他作出这个决定的后果,是长达四年的血腥厮杀和整整六十万美国年轻人的丧生,以及整个南方几乎化为焦土,不知道林肯是不是会说,就让南方去吧。

[书摘92]
在南方宣扬分离的时候,他反对南方脱离北方。但是,当北方因此而要对南方发动攻击的时候,他又坚决反对这样的战争。

[书摘93]
一个反对联邦分裂也憎恶奴隶制的人,却作为维护奴隶制一方的“叛军”总司令,被记载在许多历史书中。

[书摘94]
弗吉尼亚出了整整一批建国者。从打下江山的华盛顿将军到“独立宣言”起草人托玛斯.杰弗逊,都是弗吉尼亚人。

[书摘95]
对于弗吉尼亚来说,他们不赞成南方以离开美国的方式解决矛盾,可是并不意味他们认为,一个州就没有离开联邦的合法权利。

[书摘96]
弗吉尼亚必须以不情愿地离开美国,来表示他们对于美国这个联邦立国原则的尊重。

[书摘97]
矛盾的焦点是一个分离的问题。北方在林肯总统定的原则下,认定这个自愿联合在一起的联邦,是神圣不可分割的。

[书摘98]
在建立了南方“邦联”政府以及北方攻击之下,他们所面临的被讨伐问题也与奴隶制无关了。他们保卫的是自己要求分离的权利

[书摘99]
以弗吉尼亚和南军总司令罗伯特.李为代表的温和南方。

[书摘100]
最终,林肯为自己找到一个突破口,在南北战争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他为战争的目标作了一个主题切换,把联邦对这场战争的诉求从防止联邦的分裂转换为废除奴隶制度解放黑奴。这就是你印象中的南北战争是一场解放奴隶的战争的来由。

[书摘101]
1865年4月8日,就在联邦军队攻打南方的第一个战场弗吉尼亚,在距离当年南方 “邦联”首都利其蒙六十英里的地方,一个安静村庄的两层红砖小楼里,南军总司令罗伯特.李将军,穿着一身笔挺的一尘不染的军装,代表南军向联邦军总司令葛兰特将军投降。

[书摘102]
美国人对于南北战争的感觉,这场战争没有胜利者,它的悲剧性压倒了一切。

[书摘103]
威斯理和威廉.科尔普是在葛提斯堡长大的两兄弟,分别之后,都参加了军队。最后在战场上相遇--一个为“邦联”,另一个为联邦。

[书摘104]
他们希望达到的目标,就是在战后对南方有一个临时的“统治时期”,在这个时期,试图扶植起一批与北方观点相同的州政府来。然后,把政权转移给这些扶植起来的州政府,接着就可以比较放心地离开“重建”以后的南方了。

[书摘105]
李将军的岳父是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领养的孙子

[书摘106]
联邦政府就这样借口没收了这个庄园。这就是今天美国著名的阿灵顿国家公墓。

[书摘107]
美国是一个以契约为基础的国家。人民习惯于按照契约行事,对于契约逻辑之外的任何不公正都没有容忍度。

[书摘108]
战争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手段,内战使得人们习惯于采用非常手段。以采用非常手段来对付非常时期,又是一种心理突破。这也给南方“多数人的暴政”提供了心理上的“非法合理性”。著名的三K党,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书摘109]
现在的三K党,其暴力的成分已经减到最低,有的甚至根本不搞暴力活动,只是一些崇尚“白人至上主义” 的小团体而已。但是,三K党的起源确实就在南北战争之后“重建时期”的南方。

[书摘110]
国会强硬派最大的功绩是,他们通过自己在国会中的力量,强行通过了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中有关确认黑人公民权的条款。这给此后黑人真正获得民权,打下了一个坚实的法律基础。

[书摘111]
南方却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就是北方人为了给黑人自由,却杀死无数无辜的南方白人青年。

[书摘112]
在奴隶制以战争方式在南方解决以后,与废奴后的北方不同的是,南方开始了战后长达近一百年的种族隔离。

[书摘113]
中文本的美国“独立宣言”将原文的“分离且平等”译作“独立和平等”的时候,就使中国的读者失去了原来的线索去理解美国南方长期种族隔离何以存在的法理和道德依据。

[书摘114]
一场支付了六十万生命的内战,使美国人得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他们再也不会用这种战争的方式,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和分歧。

[书摘115]
刚刚脱离奴隶状况的绝大多数的黑人,对选举也没有什么认识,他们还没有什么强烈的政治要求。他们先想知道的,是离开了奴隶主的庄园以后,如何寻到一杯聊以糊口的羹汤。

[书摘116]
对于许多来到北方大城市就业的黑人来说,他们并不是在有选择的情况下,离开乡村走向城市。他们只是由于生活逼迫而离开土地和家园,被迫接受钢铁与水泥的世界。

[书摘117-121]
在美国的基本制度下,没有人限制这些孩子的思想,没有人企图或者能够做到用虚假的信息去毒害他们的心灵。
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是他们的孩子今后生活中唯一的希望和光明。
黑人原告一方的律师,就重点争辩教育领域的“分离”,是否可能做到“平等”。
1954年5月17日,沃伦首席大法官代表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大法官们以九比零一致通过,黑人布朗胜诉。
要成为一个校管会的成员,也是要向选民们解释自己的教育主张,要竞选的。在美国许多选择从政的人,他走的第一步就是竞选一个学区的校管会的成员。

[书摘122-125]
在美国的历史深处,这个文化深藏着的是对政府的不信任,尤其是对联邦政府的不信任,其实质是对集权的恐惧,以及对思想控制的恐惧。
美国人不愿意他们最初源于自然法的教育理念被突破。统考显然能够提高教育水平,使国家强大。可是,统考必然导致统一教材,就防不住哪一天政府会向孩子灌输“统一思想”。美国人是自由为先的,他们宁可不那么强大,但是必须有自由。
美国教育的目的,正如沃伦法官所提到的,教育是帮助一个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教育不是为社会机器塑造一个合适的螺丝钉。他们认为,重要的是一个孩子未来的幸福,一旦成了螺丝钉,有谁会关心螺丝钉的幸福呢?
他等于是在向黑人指出,在精神和心灵上,你们应该是和任何人一样平等的,你们应该拥有精神平等的权利。

[书摘126]
罢乘的第一天,整个蒙哥马利市就只有八个黑人坐公共汽车。

[书摘127]
一是全美国的黑人民权组织以最强有力的法律服务的支持,帮助被告的南方黑人领袖把官司一级级打上去,直至最后在法律的根子上,否定一项南方的种族隔离地方法。另一方面,马丁·路德·金号召下的蒙哥马利黑人举行罢乘,是另一个方向的进攻。就是迫使一个以黑人为主要顾客的商业公司,在失去经营对象,经济面临破产的情况下,向市议会施加压力,要求他们主动撤销这条法律。

[书摘128-130]
在阿拉巴马州的阿尼斯东汽车站,一群白人暴民严阵以待。他们砸玻璃,戳轮胎,甚至往汽车里扔进一个土炸弹。当北方志愿者逃出燃烧的车厢时,还遭到攻击甚至殴打。
可是立即又有第二辆这样的长途汽车进入阿拉巴马州。当车子进入该州的伯明翰市的时候,又遇到暴民的攻击。当地警察甚至在一旁袖手旁观,在经历攻击和殴打之后,他们仍然坚持了“非暴力”的原则,没有还手。
另一个志愿者团体从田纳西州出发,继续向蒙哥马利市进发,在那里有三百多个暴民等着他们,其中还有不少KKK成员。当志愿者们离开车厢的时候,当地的警察不知去向,他们受到围殴,尤其是志愿者中的白人受到最野蛮的攻击。直到二十分钟以后,当地警察才珊珊来迟。此时,车站已经聚集了近千民众,警察用催泪瓦斯才驱散了人群。然后骚乱持续了一天,直到当时的联邦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派遣了七百名联邦执法队员来到该市,骚乱才停止。

[书摘131]
与其说,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是一场纯粹的群众运动,还不如说,这是美国精神主流及联邦政府与极端南方州的一场司法较量。而南方黑人运动,则是以寻求人道正义的名义,在天平的一端,增加了一个沉重的砝码而已。

[书摘132]
在一定的程度上,社会的安定与秩序和个人的平等与自由是互为代价的。要说安定和秩序,南方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城镇堪称安定的典范。而取消种族隔离以后的北方大城市,种族差别和种族矛盾不会一夜之间消失,安定和秩序确实受到很大影响。

[书摘133]
沃利斯然后就大谈了一番,阿拉巴马人民不喜欢联邦中央政府干预州一级事务,他现在正在专注于新的工业发展,这才是真正对黑人有利的实事,有助于提高黑人的生活水平。这些实事是有意义的,而学校合并和民权运动之类的事都只是虚假的。

[书摘134]
肯尼迪总统最终用自己的生命,实现了自己的一个梦。这就是美国历史上对黑人,少数民族,妇女等等弱势团体影响最大的1964年民权法。

[书摘135]
当甘地成功地点燃了他的同胞们高涨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激情,当看上去是如此无能的英国殖民政府完全认输离去之后,甘地却发现,他面对自己亲爱的同胞们,却完全束手无策。因为,这个时候,他发现,自己面前是完全非理性的一个群体,而且他们激情不减。

[书摘136]
在整个赶走英国人的长达几十年的印度独立运动中,双方都有过失控的情况,造成了约8000人的死亡。可是,在印度独立之后立即陷入由于宗教,派别不同的一场场同胞之间的混战,使得印度独立之后仅短短一年,同胞自相残杀造成的民众死亡人数就高达五十万。

[书摘137]
他唯一的“杀手锏”,只能是凭借自己“圣雄” 的神圣光环,以绝食自杀来平息同胞之间的野蛮厮杀。说穿了就是以非理性对付非理性。

[书摘138/139]
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的成功,也在于他对于美国体制的游戏规则的熟悉。
然而,假如在一个完全不讲游戏规则的体制下,假如领导“非暴力”运动的领导人,已经明知他领导的“非暴力”运动必然导致对方完全血腥的暴力,在这种情况下,假如他仍然听任事态的发展,甚至推动事态的发展,在可以避免暴力发生的时候不作任何努力,那么,即使“暴力”的使用是对手一方,这样的“非暴力”领袖的作为仍然是可疑的。

[书摘140]
美国南方在南北战争之前的奴隶制,以及自南北战争以来整整一百年的种族隔离,种族迫害和种族歧视的不光彩历史在制度上的一个症结,那就是:民主制度所推崇和认可的多数人的统治,假如没有人性的反省和追求,假如人道主义得不到高扬,假如不在追求自己的自由同时,也尊重他人的自由,那么,民主大树上所生长的,往往只能是“多数人的暴政”这样的畸形恶果。

[书摘141]
甚至在习惯了以“平民愤”为“杀之依据”的时候,人们能够熙熙攘攘,喜气洋洋地挤在被送上革命祭坛的死囚犯的游街车前围观,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自己“大民主”的权利。

[书摘142]
这种契约文化的好处其实是一目了然的,就是在制度方面的每一点一滴的推进,都是可靠的,是一种扎扎实实的积累。不会整个社会陪着几个强权人物,翻来覆去地烙饼。

[书摘143]
所有我们可能想到的,可以令美国人羞耻的,从他们建国之前直至今天的所有历史罪过,都在电视专题节目的公开讨论之列,无一遗漏。

[书摘144]
我们还曾经习惯过这样的逻辑:假如城里的年轻人,跑到乡下去住的话,这就叫做“革命”的行为。假如一个乡下的年轻人,试图跑到城里来生活,这就是“盲流”了。没准还是“破坏革命”的行为。

[书摘145]
他们主动要求庭外和解,赔出一亿七千六百万美元的罚款,以赔偿该公司一千四百名黑人雇员的损失。

[书摘146]
亨廷顿提到,据美国国情局的估计,到2050年,也就是半个世纪以后,美国人口的族裔比例为:百分之二十三的拉丁裔,百分之十六的黑人,百分之十的亚裔。白人将低于半数而进入少数民族的行列。

[书摘147]
作为心理医生的经验,他认为轻率地讲出来,有时候是非常危险的。他不反对讨论,但是他认为必须强调谨慎地和善意地进行讨论


2011-06-05

林达《近距离看美国-2-总统是靠不住的》书摘

[书摘1]
我琢磨着,如果单单是叙述美国大选的过程,那么,你只要在大洋的那头看报纸就全解决了。你所想要了解的,分明是透过大选所反应出来的美国政府的权力结构和运作,以及美国社会更广泛更深层的内容。

[书摘2]
提起大选,我脑子里出现的总是这么一个场面。在一个小镇上,一个清寒的夜晚,在投票站外面的小空地上,默默地排着一长串等候投票的美国老百姓。

[书摘3]
救火员都是义务的,经费有一大部分都是居民们捐赠的。

[书摘4]
记不得有多少重大事情是必须由我们自己操心选择而决定的,因此,当时我们也并不对自己是否有这样的权利耿耿于怀。

[书摘5]
那个总是跟在克林顿后面的“政府”(ADMINISTRATION)。我看到,除了类似英汉词典的“管理”,“行政机构”之外,它在作为专有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时,其解释,与我们通常所看到的英汉词典上的注解,有本质上的不同。它明确指出,这只是指政府的“执行分支”的官员和他们的政策及原则。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也就是说,既然这个词根本没有“政府”的含义,美国人也就从来没有所谓“克林顿政府”这一说,而只有“克林顿行政机构”,“克林顿行政分支” 这样的称呼和概念。你也一定看到了,这么一来,“美国总统是什么”,对于我原先的理解显然就成了问题。他肯定不是美国政府的首脑,他只是美国政府的“立法,司法和行政”这三个分支中,“行政”这一分支的主管。

[书摘6]
因此,与总统相比,属于美国的立法分支的国会,似乎就更具有美国的主人的味道了。国会的议员们都是从各州直接选出来的“民意代表”。他们管立法,也就是说,大原则是他们给定的,只不过让总统这个“办公室主任”领着他的那套行政班子去执行。

[书摘7]
不知道已经有多少位美国总统,有幸被冠在“政府”二字之前,被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误以为他们在美国有无边的权力,堪称“政府首脑”。但是,我敢跟你打个赌,你信不信,不仅以前的美国总统,就是今天的克林顿,对此也是一无所知。他以为全世界的人都清清楚楚地理解,他只是这个国家的一个“行政主管”。

[书摘8]
“三权分立”

[书摘9]
为什么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心里,理论就是推算不出一个按说是必然的结果呢?究竟是什么障碍,使我们似乎是在本能而固执地不愿意顺着一个理论的指点,就去相信一个现实世界呢?

[书摘10/11/12]
总统的提名他们还能叫真去审?也就是走走过场吧。
好象大凡是太冠冕堂皇的话就有点显得不实在,就总是有点象一副为了混淆视听而制作的完美假面具。
怎么在美国审查提名人就跟审贼似的。

[书摘13]
 在中国,终于又一次有人提起“娜拉出走以后怎样”。但是这一次的提问,比起当年鲁迅的沉重发问,更增添了何止百倍的沉重。娜拉已经被升华为一个象征,天翻地覆般社会巨变的“出走”已经完成,既已如此,我们为什么还是摆脱不了相同一个问题?

[书摘14]
在从一开始移民进入北美起,大凡仅仅是严格地按照一个完美的宗教理想,道德理想,政治理想,甚至是经济建设理想去实行的,最后往往碰壁,反倒是一些世俗的随遇而安的做法,更容易延续下来。

[书摘15/16]
在这类问题上他们的思维习惯往往是直直地从实际走向实际,而不作进一步的理论探讨。
他们想得很简单,既然放在眼前垂手可得的现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那么,常常有意志薄弱的人抵挡不住这样的诱惑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对于美国人来说,他们只是在承认眼前看到的一个事实,就是,人是有弱点的,人是不可靠的。
这样的理解自然地把他们引向了另一条思路。他们会一心一意地从发明一个什么机制这样的角度入手。期待以一种机制解决人的不可靠性。他们认为关心人的“灵魂”这样的“重大课题”,是教师和牧师的事儿,而普通人只能解决实际问题。

[书摘17]
“革命”的结果只不过是换了强权人物,只是不叫“皇帝”而已。

[书摘18]
权力切割的原则就是,宁可切得支离破碎,自相矛盾,也不要全面统一,高度集中。

[书摘19]
不敢低估中国人对于皇上的接受能力,而且,总会有一帮人孜孜不倦地告诉老百姓,这可是一个难得的好皇上。

[书摘20/21]
本杰明.富兰克林
还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他曾经参与“独立宣言”的起草,成功地在独立战争中到法国为美国募款。他这时也是制宪会议的代表之一。他当时说过一句颇有代表性的话。他说,我们知道我们自己选出的第一个总统是个好人,可天晓得以后将会出来些什么货色。

[书摘22]
这十条修正案从正面看,它是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公民权利,而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它是在政府权力结构之外,在限制政府权力的同时,又以民间制约的方式,再加了一套监督机制。

[书摘23]
制宪会议就这样结束了。没有论资排辈,没有为今后的政府席位作出任何安排设想,甚至就连一点暗示都没有。他们竟然就这样草草上路,匆匆离去!

[书摘24]
华盛顿的浩劫博物馆

[书摘25]
华盛顿在当选并出任了第一,第二两任总统之后,坚决地谢绝了再一次作为总统候选提名人。他又一次回到了他静静的庄园之中,只带回去了他在总统任期内的那个坐椅。

[书摘26/27]
毛泽东一直把尼克松称之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尼克松下台之后,他曾经在接见尼克松的女儿女婿时,向他们表示了非常中国式的对待老朋友的同情,支持,甚至抱不平。
有尼克松女婿,也是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儿子。尽管尼克松是他的岳父,但是,作为一个美国年轻人,他无法理解毛泽东表示出来的 “抱不平”的态度。于是他试图向毛泽东解释,尼克松的下台是美国的政治制度运作的结果。他刚一开口,就被熟读“三国”的毛泽东一句挡回:“那是假的。”小艾克顿时哑口无言。

[书摘28/29]
根据美国的宪法规定,副总统是美国国会参议院的议长。
宪法也规定,副总统平时在参议院中没有投票权。只有当投票持平,一切陷入僵局的时候,副总统才可以投上一票,以打破僵局。而且,如果他不投这一票,票数持平则法案按照规定被否决,所以他如果想投一次反对票的话,投不投都一样。只有他想投赞成票的时候,他这一票才显得有点用。

[书摘30/31]
肯尼迪的当选,实际上给美国六十年代的变革发出了一个预告的信息。
在美国,总统和副总统常常有类似肯尼迪和约翰逊这样平衡的关系,而表现出亲密关系的搭档反而是少见的。

[书摘32]
这些事的发生,使得民主党“谈芝加哥色变”,近三十年不敢去芝加哥开大会。

[书摘33]
尼克松在历任美国总统中,是一个非常突出的讲究实效,但是不择手段的政客。这并不仅在于他做了些什么,更在于,他在内心深处没有作为一个美国总统必须具备的基本起点,那就是对于宪法,对于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契约的敬畏。

[书摘34]
每年处理的案子一般只能在一百到一百二十件左右。因此,这些案子是事先经过挑选的。挑选的原则就是,这些案子一般都是牵涉到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产生争议的。案子并不在其大小,也不在于涉案的人地位的高低,而是在于这个案子是否有代表性。

[书摘35]
告的是新国务卿压下了老国务卿留下的任命,而老国务卿偏偏又担任了审这个案子的大法官。

[书摘36]
“管子工”的一个负责人海尔德曼曾对尼克松说,这事妙就妙在干得如此操蛋的糟糕,没人会相信我们会干出这种事来。尼克松深表同意。

[书摘37]
大陪审团和一般的陪审团是不同的。他们的任务是根据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五条,在检察官起诉之前,代表人民对案情进行秘密听证。根据听证情况,再决定是否需要继续追究调查,是否可以对该案的涉嫌者起诉。如果通不过这一关,政府行政分支的检察官就无法对涉嫌者提起公诉,也就根本谈不上审判了。

[书摘38]
在美国这样的制度下,一个案件一旦进入司法程序,它就如同卫星进入了运行轨道。它会自动地按预想的顺序往前走。要一反常态地中止运行,或者拖它偏离轨道,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书摘39]
当尼克松在电视机前以“维护国家安全”来为自己违反宪法的行为辩护时,不知他是否听到,遥远的天堂里,正响着那些建国者们轻松的笑声。

[书摘40]
哪怕是民选的总统,也不能保证就不走向一个危险的方向。如果总统终于成功地站到了宪法之上,那么,专制对于美国人可能很快就不再是一个古老的神话,也不是一个遥远的别人家里的故事了。

[书摘41]
他的选择十分简单,他轻轻放下落在他手里的那个球,冷静地对总统宣布,他辞职了。在辞职信中,他提醒尼克松总统,不要忘记,在当初给独立检察官考克斯的任命书上,规定了司法部长“不能推翻,不能干涉特别检察官的决定”。

[书摘42]
“国家利益”是一个当权者最轻易可以为自己所用的遮羞布。

[书摘43]
当过军人的黑格将军,其回答颇具军队风格,后来在美国众所周知,他说,“你的总司令给你下了一个命令,你别无选择。”理查德森严丝合缝地接了一句,“除非我辞职。”

[书摘44]
它的民意代表在投票时是必须完全公开的。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使他的选民知道,自己选上去的人到底在干些什么。

[书摘45]
虽然总统“有权”任命大法官,却不是一定“有机会”任命大法官。

[书摘46]
当时行政分支的国防部长,曾指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任何来自白宫有关的军事命令一定要经过他的手。

[书摘47]
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聪明绝顶的犹太裔国务卿基辛格,只轻轻一句话,就永远打消了白宫有可能冒出来的类似念头。基辛格说,坐在用刺刀团团围住的白宫里,是做不成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的。

[书摘48]
一个稳定的政治制度,都必须具备这种把政治家还原为常人的能力。

[书摘49]
在美国,在学校的教科书里,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学生解释政府三个权力分支“平衡和制约”的必要性,其根子就基于“政府是靠不住的”这样一个概念。

[书摘50]
我们就看到过我们认识的一个年轻自由撰稿人,在自己家的室内用花盆种了两棵大麻,被警察找上门来。警察搜查了他的住房,没收了作为“犯罪工具”的两盏用于植物光照的灯,两棵长得一人高的大麻当然也被没收了。种这样两棵大麻,最高刑期可达十年。

[书摘51]
个人在政府机构的力量面前是微不足道的,之所以美国人民需要他们今天出现在这里,首先就是为了防范个人权利被政府侵犯。

[书摘52]
反映了美国建国者们对于抢与政权的关系的思考。美国是一个依靠武力打下江山的新国家,可是,在最初的一刻,他们就理解,这个国家是决不能用武力来管理的,因为这个国家是美国人民的。战争结束了,枪必须交还给人民。

[书摘53]
既然他们的国家是人民的。只要是一些代表了当时各个地方人民利益的人,他们聚到一起达成的协议,包括许多妥协,就是这个国家在这一个阶段的存在方式和管理方式,尽管这里有着许许多多缺点,可是,这是大家自己的协议。

[书摘54]
这个国家也就从来没有在强有力手腕的推动下,去试图勉强超越历史的经历。
这种基本态度,使得美国在以后制定宪法和建立政府的时候,永远避免了期待和寻找一名“伟人”的心态,也使得美国再也没有产生过由强权形成的张力。

[书摘55]
一个作为主管的总统,来管理公众事务。这个主管当然可以提出如何管理的设想,但是,这个国家并不是总统的,这个国家是大家的。总统只是一个公仆而已。他对于这个国家走什么方向只有一个建议权,愿意不愿意这么走,得看大家自己的意思了。

[书摘56]
南北战争在北方是反对奴隶制的道德战争,而在南方,遍布南方大小城镇的纪念碑上,那是“南方争取独立的战争”。

[书摘57]
“州”作为一个小国家的独立性比现在更强。此后至今的近一百年,由于美国国力的迅速发展,对联邦政府所要求的集中力量也就越来越强,联邦政府也就在迅速扩大。从各州所割出去的权力也就越来越多。

[书摘58]
美国的老人除了用自己的积蓄养老之外,还在一定的程度上依赖孩子的经济援助。社会是不承担这方面的福利的。但是现在的美国,老年人的生活基本上完全依靠社会的一套福利制度。子女不必再承担父母的生活。

[书摘59]
正是这种意愿表达渠道的畅通和充分自治的基本满足,使得从南北战争以来,美国得到了最大的安宁,没有一个州愿意独立。

[书摘60]
克林顿和以共和党占多数的国会,在去年年底,他们双方的预算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由于政府行政分支的所有年度开支都必须由国会通过预算,才能拨出钱来,所以,尴尬的僵局终于形成了。行政机构一年的钱花完了,拨钱的时候到了,预算却没有通过,当然钱也就拨不出来了。政府的所有行政机构,除了实在关不得的少数机构之外,其余一律由于没有经费没有工资而关门了。当时正值圣诞节,克林顿总统十分狼狈地自己掏钱付电费,才使得首都华盛顿著名的“第一圣诞树”的彩灯没有熄灭。

[书摘61]
所谓的政府关门,基本上就是克林顿手下的行政这一摊关门,关门之后庞大的政府雇员队伍拿不到工资,给民众也带来巨大的不便。所有的国家公园,国家博物馆等著名旅游点全部关闭,游客怨声载道,旅游点周围私营的服务设施也全都没了生意。领事馆签证停止,影响商人出国经商,甚至影响到国外。停止签发出口许可,造成出口商巨额出口损失,等等。这些压力当然直接落到问题发生的部门,也就是落到克林顿的行政分支头上。

[书摘62]
他们提出一个理想的目的,究竟是真正为公共利益服务,还是为藏在他们身后的政治利益服务,这也是美国民众时时关心的一个问题。

[书摘63]
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福利一向是低得出名的。但是也有很多人相信,这是美国充满活力的原因之一。

[书摘64]
有一些很自由派的青年朋友,他们却也按照基督徒的规矩在就餐前祷告,只不过祷告的内容有了世界和平,保护地球,万物昌盛之类的理想。

[书摘65]
美国人能够使崇尚英雄和承认软弱并存的这种思维方式,也是出于他们最基本的对于生命的看法。

[书摘66]
“生命权” 在美国是无处不在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已经溶化在人们的血液里。

[书摘67]
红杉,树龄远远长于人类文明社会的历史,要几十个人才能抱得过来

[书摘68]
保守派坚信这个国家是被自由派给毁了,居然国旗可以烧,而垃圾却烧不得。

[书摘69]
这种教育和风气超越了人类保护自然是为了保护自己这样功利的宣教。

[书摘70]
在这里,个人自由和环境保护一样,也同样是一个与生命同等重要的话题。

[书摘71]
美国的保守派基本上都是“爱国主义者”。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美国,国家和政府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对于这一点,在美国的保守派这里是最典型不过的了。在对待联邦政府的态度上,美国的保守派基本上是反对“大政府”的。他们始终在要求联邦政府缩小规模,不要对经济过多干预,并呼吁联邦政府“还权”给各个州,还权于民。极端保守派几乎就是“爱国反政府”。

[书摘72]
联邦政府权限和规模,是美国的保守派和自由派的重大分歧所在,也是美国两大党的争执焦点。

[书摘73]
美国的两大党基本上是代表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共和党一向认为,必须始终给私营经济以最好的发展空间和条件。不要对他们进行过多的干涉。这当然直接符合大企业主的利益。但是,他们同时相信,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经济高度发展,社会上才会人人受益。限制太多,搞得经济没有活力了。对谁也没有好处。而提倡高福利,只是民主党看中普通人手里的选票而搞的花招,因为企业经营者,尤其是大企业主总是少数,普通民众总是多数。共和党认为,高福利只是有毒的糖果,具有极大的欺骗性。看上去是关心穷人,但是从长远来说,在损害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损害了穷人的利益。

而民主党一向被称为是穷人的党。他们的具有代表性的理想就是我上封信已经提到过的罗斯福总统推行的“新政”。把联邦政府推上了干预经济的舞台。也使得美国的福利制度被真正建立起来。极端的自由派主张有政府出面达到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几乎就是社会主义者了。

[书摘74]
并不是哪一个政党给美国社会带来了两百年的稳定发展,而正是这两大政党不停地激烈争执和互相攻击,把美国向两个方向“拔河” 所形成的动态平衡,才造成了这样的稳定发展。

[书摘75]
美国民众中的保守派和自由派,并不是说保守派都是富人而自由派的都是穷人。

[书摘76]
美国的这两大派,基本上还是观念上的差异。

[书摘77]
持保守派观点的美国人,一般来说生活比较稳定,行为方式比较中规中矩,穿着比较规整,上教堂的比例更高。他们比较习惯于六十年代以前的平稳的生活方式。他们对于近几十年来生活方式发生的剧烈变化很难接受。


[书摘78]
至于自由派美国人,则是非常复杂,涵盖面极广,五花八门。大概从教育程度非常高的“雅皮”的一代,一直到大量的青年学生,艺术家音乐家,甚至流浪汉和街头小混混大概都可以说有自由派的风格在里面。他们并不是都认同同样的东西,所以自由派是颇费琢磨的。


[书摘79]
自由派提倡多元文化。那些自由派的年轻人会对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都非常感兴趣,所以在宗教上也就会表现得很杂。

[书摘80/81]
承认多元文化还...包含了相当彻底的平等思想。尤其是对于种族问题,美国的自由派更多地表现了对其他民族的尊重。他们认为,没有一种文化是更为优越的,只是价值体系的不同。

[书摘82]
自由派的大本营纽约,旧金山

[书摘83]
不论你所坚持的这种价值观是多么美好,当你要求这个世界只局限于一种价值观的时候,当你的价值观不仅仅表现在严以律己,还发展成苛以待人的时候。这种价值观就可能是禁锢思想的,也可能是危险的。因为它很容易走向极端。

[书摘84]
对于价值观的唯一认定,一走极端就是排斥异端甚至迫害异端。

[书摘85]
美国五十年代麦卡锡主义

[书摘86]
杰弗逊家族墓园中简朴的墓碑上:托玛斯.杰弗逊,是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是“弗吉尼亚州宗教自由法”的起草人;是弗吉尼亚大学的奠基人。

[书摘87]
政府的功能是受人民的委托管理公众事务,而没有任何权力干预或者指导人民的意识形态。

[书摘88]
人类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巨大的冲击,重要的是维持一个反思的功能,而不是在过去的时代抽象出一个“绝对的真理”,更不是荒谬地相信,迫使大家遵从这个“绝对真理”,“过去的美好”就能够在“现在”被复制。

[书摘89]
因此克林顿在竞选中,聪明地回答杜尔说,“我们不是要在过去和现在之间架设桥梁,我们是要在今天和未来之间架设一座桥梁。”

[书摘90]
一个刚从一个政局动乱的国家回到美国的人写文章说,他刚刚经历了那个国家的大选,由于政局动荡,人人超乎常态地关心政治,故而大选时投票率极高,可是整个社会非常紧张。回来再看到美国大选,尽管投票率低,他反而感叹美国人是幸运地生活在一个平稳的社会中。

[书摘91]
难道你希望一个制度允许政府在证据还存在疑问,只是大概有罪的前提下,就送你进监狱甚至上电椅吗?

2011-04-20

高尔泰《寻找家园》书摘

高尔泰.寻找家园

01.
近年来﹐由于作家杨显惠深入的客观调查﹐ “夹边沟事件” 终于曝光。 读他的 《夹边沟纪事》一书﹐才知道自己虽曾被关押在那里﹐知道得仍然太少。向他请教﹐才知道虽少也有错误。我在农场灭绝之前离开﹐难友们大批死亡的事﹐并无亲见。所写死亡﹐有些是根据别的幸存者的讲述﹐和对于死者生前状况的记忆。对象也只限于﹐身边的几个难友。

02.
我们这一代人﹐好像是被仇恨喂大的。 刚一出生﹐就遇上日本侵华﹐血染焦土。 还没长大﹐又受到暴君奴役﹐羁轭加身。人为刀 我为鱼肉的生态﹐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命运﹐在在都教我们学会仇恨。
仇恨是我们的哲学﹐仇恨是我们的宗教﹐仇恨是我们扎在祖国大地上的深根。 它从灾难吸取能源﹐提供我们激情灵感﹐使我们燃烧如火。 这火在超高压下凝固﹐在超低温下冻结﹐干硬如铁﹐支撑着我们的脊粱和膝盖﹐使我们得以﹐在非人的处境中活得像个人样。
但是像个人样﹐也就是同非人的处境----我们的宿命和故乡----的疏离。 对于我们来说﹐做“人”就是叛逆﹐做“人”就是漂泊﹐做“人”就是没有故乡。偷越国境﹐只是外在流亡的开始。在那之前很久﹐我早已在内在流亡的途中﹐把一切都看作了异乡。

03.
她指着阳台上一个晒太阳的老人﹐告诉我那就是五八年监管 “阶级敌人” 的民兵队长﹐直接虐杀我父亲的凶手。可能睡着了﹐歪在椅背上一动不动。看不清帽沿底下阴影中的脸﹐只看见胸前补丁累累的棉大衣上一滩亮晶晶的涎水﹐和垂在椅子扶手外面的枯瘦如柴的手。 但是仅仅这些﹐已足以使积累了近四十年的仇恨﹐一下子失去支点。

04.
同样的事情还多﹐与价值判断无关。 失去了扎在祖国大地上的深根﹐我感到自己更加遥远地漂离了﹐那片浸透了血泪的厚土。 但是这种漂离﹐比仇恨更加沉重。

05.
回到故乡,极目四望,恍惚中竟不知身在何处 儿时家山,早已经不存在了,变成了我心灵中的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境。

06.
如果我当时能预知祖母逝世以后发生的一切,可能会在这柔和的复调音乐里面,听出一种凄厉的调子吧?

07.
父亲在学校上课,常说日本侵略中国,就像蚕吃桑叶 在家里他也常说,我们是因为不愿意做亡国奴,才逃到这里来的 只有逃跑,他感到惭愧 他说他有个好朋友叫李狄门,抛下家小到大后方抗战去了,那才是有种的汉子。

08.
村上的人们, 不在乎党不党, 什么消息都一听了之, 照样的昼出耘田夜绩麻, 无为而治 有个公堂屋, 没人管, 塞满了各家的斛桶水车织布机摇篮甚至棺材 村上的许多人家, 中堂屋里都放着一口或两口棺材,是屋主为自己和老伴身后准备的 生前也不是空着, 可以装粮食干货,或者被褥蚊帐, 盖头上蓑衣笠帽随便放 这不是因为他们很禅意很老庄,对死亡没有恐惧, 而是风俗习惯如此 有些人家东西多, 家里放不下,  就放到公堂屋里来了 外来的人到村上办事, 如果走进公堂屋, 看到的就是这些东西。

09.
人们一听到号子就拿起大刀, 到公堂屋门前的打谷场上集合 集合后有个仪式, 我没见过, 估计就是发功 他们说完了就愤怒异常, 只想冲杀敌人,而且比平时跑得快跳得高力气大, 过后就不行了 这话不假, 有一次我看到他们出发, 全都光着上身, 头缠杏黄布, 手持红缨刀, 一个个眼露凶光脸色铁青, 盯着前方直冲 队形散乱而方向一致, 虎虎生风 我从门缝里看着 牙齿格格地直打颤 后来他们没遇到敌人回来了, 一个个又都变成了我所熟悉的随和农民。
这里面有一份神秘, 我弄不清 父亲说, 如果将来有机会, 研究一下从黄巾起义到义和团的资料, 可能会得到一些启发。
那份神秘的力量, 仍然敌不过现代枪炮 大刀会每次攻打日军都失利, 伤亡惨重 四九年后更被镇压,早在五十年代就消失了。

10.
一个大风雨之夜,他们家翻了船 夫妻俩救起了三个孩子, 翻正了船, 打干了舱, 摸起了沉在水底的锅碗盆勺, 还追回了漂走的舢板 雨过天亮时, 居然损失不大, 照样出湖打鱼去了 大姐绘声绘影地告诉我们, 那天她起来的时候, 满院子阳光, 晾着很多湿淋淋的被褥, 直往下淌水, 一股子怪气味, 就是俞同榜家的 父亲说, 生存能力之强, 高淳人没法子想象。

11.
一天, 他正摇着舢板准备回家, 三个醉醺醺的日本兵要他靠岸,叫把他们送到某处 到了湖口, 他把船踩得掀起来, 用桨拐头( 荡桨的支架) 一下一个打死两个, 另-个拖入水底淹死 伪军搜捕得紧, 他辗转逃到了大游山下儒童寺村上 在我们家住了几个月, 后来到芜湖去了, 他说那里有他几个老乡的船。

12.
我们从他的口中, 知道了一些老家的事情 日本人如何放狗把人咬死, 如何把婴儿抛到空中又用刺刀去接, 如何在沿河一带, 放火烧掉没被炸毁的房子 父亲的私立淳南农业仓库和私立淳南实验小学全部付之一炬 我们家五间房子被烧掉三间,满楼藏书灰烬无存园墙倒坍,园中花木凋零只有一架忍冬十分茂盛,一年一度开满鲜花。

13.
土地庙里有塑像,一般是土地公和土地婆两个。但在茅山那边,所有的土地庙里都只有土地公,没有土地婆。而在麒麟山那边的土地庙里,一律都有三尊塑像,一个土地公两个土地婆。相传,两地土地公赌博一方输了赔不起,用土地婆顶了帐。这虽有些荒唐,但毕竟是神们的事情也。神圣不可纠正,人们依例供奉照样烧香磕头。

14.
村上有一种人, 叫做"马甲", 是普通的农民, 也是人鬼神之间沟通的渠道 他可以出借自己的肉体, 让自己的灵魂离开他, 让某神灵或某鬼魂进驻其中。

15.
齐眉棍以白蜡树料的为最好,所以齐眉棍又叫白蜡棍。白蜡树生长极慢,极难得。一般都以青邨木代替。青邨木虽坚牢却缺乏弹性,震手。他送我的这一根,是真正的白蜡棍,旋丝,多节,沉重,掷地有金石声斧头砍上去,只有一道浅印。他说这是他在郎溪找到的, 横架起来可以吊三百斤米,弯得像把弓,米放下来,又弹直了。

16.
一九八九年我到了南京, 和小雨一同去看望他们时, 已经认不出他们了 很难相信  这两个佝偻麻木反应迟钝 目光浑浊的老人, 就是当年活力四射 兴趣广泛的兰姐和英俊强健 生龙活虎的士泓。

17.
空是真的, 家中除了两张竹床 锅灶水缸和些农具板凳以外, 什么都没有。我看了直感到惊恐, 无法想像他们的日子是怎么过的。所有的东西, 包括补丁重叠的蚊帐都是同一种陈旧的黑褐色,只有阁楼上的一堆稻草是新的, 闪着黄澄澄的光, 异常触目。那是烧饭用的燃料。隔壁畜栏里并无牲畜, 但那浓重的畜粪尿的气息, 和腐草烂菜气息, 都日夜盘据在这小小的乌黑的空间。他们说, 三十多年了, 早已习惯了。

18.
一九四九年, 百万雄师过大江, 沿河一带人家, 家家住满了解放军。阿狮天天吠叫不息, 终于被一个兵刺死了。晚上, 进来四个兵。他们说他们是来赔礼道歉的,已经批评教育了那个兵(说了个名字, 我没听清) 说一个人不好不等于大家不好, 大家是好的, 队伍是好的。……说要请我到连部去画……星期天, 跟着通讯员去了。按照他们的要求, 把一幅报上的木刻版画, 放大到两公尺高。……我不快乐, 心里怪怪的: 不知道这是不是, 背叛了最好的朋友。

19.
唱"国歌" 实际上就是国民党的党歌 "三民主义 吾党所宗. . . . . . 一心一德,贯彻始终"。我喜欢"贯彻始终"四个字,因为唱到这里,就要解散了。

20.
我砰的一声把书包一丢, 拿起碗就盛饭吃。父亲对妹妹说, 让开点儿, 英雄好汉来了 我不言语, 大口就吃 父亲说,多多地吃,吃大了背上刺一条青龙,好到上海滩上夜总会去看大门。我不言语,但心里吃了一惊。

21.
通到榛莽的深处, 用茅草做了一个鸟窝那样的东西,   躺在里面看书, 想心事 头顶上枝叶交错,挡住了人们的视线, 但不挡阳光空气。 躺在鸟窝里看书, 是大快乐 沿着一行一行的文字, 我从铁铸的现实中逃遁而去 大考小考班主任成绩单全没了, 有的是海阔天空万水千山; 宇宙洪荒远古的传说奇幻突兀, 神仙精灵奇士佳人雄丽高寒。

22.
数学课本上有个概念叫"无穷大"又有个概念叫"无穷小", 我老觉得这两个概念没有区别 一次数学老师高淳人邢寿松上课, 我问, 都无穷了, 还能分什么大小?

23.
我也问过我的父亲 他说他不知道, 他说你想要知道, 只有长大了自己去研究 要么研究数学, 要么研究哲学, 要么研究物理学 但是做研究, 你得有学问才行 你现在连个年级都跟不上, 当留级生, 初中都不得毕业, 还有希望做研究吗?依我看,这些问题你先放一放, 先做个好学生再说。

24.
不久,平时到过的最远的地方都过去了 风物依旧, 新世界不新, 好像旧世界的延伸, 只是没有了家。 黄昏时分, 船在石臼湖上航行 千里水天一色, 上下是新月。回首来路, 落日殷红。我靠着舷窗, 想家想得厉害, 计算起还有几个月放寒假来了 在家里想出去, 想不到一出门就想回家 更想不到, 彼此飘泊天涯, 欲归无计, 万里西风瀚海沙。

25.
百折的回廊九曲的桥, 在上面走连步子都迈不开, 何况它并不通向哪里, 转来转去又回到原处 钻假山洞更是如此 人工堆砌的假山就像玩具, 漏明窗 月亮门 水栅花坞无一不假 在里面转来转去连自己也像是有几分假了。

26.
还说山里的石头只是石头, 经人加工就成了文化 人类就是这样在不断加工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创造了文化的 听了我才知道, 原来文化这东西, 也不过是一大堆的虚假 从此我不再喜欢文化。

27.
正确得可怕!但我这次不听了,决心要逃避正确,胡搅蛮缠。我说我追求的是快乐不是伟大,我说竞技状态是一种人生境界你不懂,我说体能的开发是创造也是贡献。她笑着说, 别贫了。我继续贫, 说人家把终极真理都告诉你了你还要智慧干什么?比智慧比创造就是自由主义不是说要反对自由主义吗?  她不笑了, 四面看看, 厉声说, 别说了。

28.
我们每个人, 都是属于国家的, 不是属于自己的, 因此每个人都有义务接受监督, 也有权利监督别人 问你想什么, 就是问你立场站在哪一边, 站在革命的-边还是站在反革命的一边。

29.
她说, 这么大的国家, 这么多的人口,文化素质又这么差, 一民主就乱, 乱起来不得了 要是你当了领导, 你怎么办?   正确得可怕。我不觉又像小学生一般, 频频点起头来。

30.
谢树荣,四川人,川大生物系毕业。她教生物,兼当共青团教师支部书记,做思想工作特认真。谈话时,由於真诚,由於理想主义的照耀,眼睛里闪著纯洁神圣的光芒,令人感动。

31.
有一次,校长雷煦华找她谈话,给她“介绍对象”,说对方是“上级首长”,你只要同意,现在就可以用他的钱。她楞了,好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站起来,看著雷的眼睛,说,雷校长,你这,同你的职务很不相称。说完转身就走。到门边,又回头,说了声“可耻”。

32.
那天他来看我,一见面就激动地喊道:兰新线通车了!你知道吗?喊时两眼放光。原来西北中学靠近铁路,他每天半夜里醒来,听到火车突突突突(他学得很像),向西进发,就强烈地感觉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一天天一天天胜利向前蒸蒸日上,就心花怒放乐不可支。他说时,手舞足蹈春风满面。我知道他是真诚的。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在五十年代,这种人多的是。我当了右派以后,同他失去联系,再也没见过面。后来听说,他一度当了西北中学的教导主任,“文革”中被揪斗,得了精神分裂症,不知去向。

33.
我困惑,因为我听到看到体验到的一切告诉我,为了这个经济起飞,人人都付出了自由的代价,并将继续支付。我不相信这样一种用一代人作肥料,去滋养另一代人(据说是)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因此我也不相信,那只以此为理由强制地给每一个人分配角色和任务的看不见的手代表着唯一的最高真理。

34.
我说真理不是用投票表决的方法来决定的,它需要证明。洪说,早已经证明了,所以大家才信,你不要一叶障目,得跟上时代才行。你思路要开阔些,能接受新思想才是聪明人。
我想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关於生命、关於历史,关於宇宙、关於人类世界的现状,我都所知甚微,怎能这么自信?但是我又想,正因为如此,我不能拜倒在某个终极真理脚下,放弃我自由探索的权利。何况以这个真理的名义,我们已经被剥夺得太多太多。

35.
这个由别人强行替我安排的存在方式,我烦透了,渴望著改变。

36.
有匹马特野特顽,一次次翻起来颠倒跳跃,鬃毛飞腾如黑色火。一当摔掉骑手,就前脚离地站起来,颤声一阵哀叫。看着它我想,处处是人,你往哪里逃?假如你一定不愿被人骑,那么你的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你别无选择。我问自己,假如我是它,我怎么办?我不知道。

37.
想到在集体中听任摆布,我早已没了自我,而此刻,居然能自己掌握自己,忽然有一份感动,一种惊奇,一丝幸福的感觉掠过心头。像琴弦上跳出几个音符,一阵叮叮咚咚,复又无迹可求。
拥有了自我,也就拥有了世界。这种与世界的同一,不就是我长期以来一直梦想着的自由吗? 月冷笼沙,星垂大荒。一个自由人,在追赶监狱。

38.
人们在各自的铺位上坐着,默无声息。个个从头到脚一色土黄。眉毛嘴巴都分不清。只有闭着的眼睛,在土黄色的眉毛下,呈现出两撇模糊的红湿。昏暗中望上去,一个个和泥塑无异。想到这此泥塑里面有活人的血液和心脏,不禁骇然。

39.
我平生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硬度。时间作为我的生命的要素,或者我的生命的一个表现,变成了我的对立面,像一堵石砌的大墙,用它的阴冷、潮湿、滑溜溜的沉重,紧紧地砥着我的鼻尖,我的额头和我的胸膛。

40.
我的世界是这么大,这么千山万水无穷无尽;我的世界又这么小,这么咫尺千里寸步难行

41.
那时候, 随着肉体的复活, 我的灵魂已走向死亡 我已经失掉自我, 变成了他人手中一件可以随意使用的工具, 变成了物。 人的物化, 无异死亡。

42.
有一幅"社员之家"最受好评。画的是人民公社的公共食堂, 桌上鱼肉酥脆流油, 馒头热气腾腾, 男女老少个个满面红光笑口高张。当时全国性的大饥荒正在蔓延, 我一门心思制造效果, 致力于细节逼真气氛热烈, 想不到自己是在撒谎, 是在参与扩大灾难。不, 有时也想到一下, 浮光掠影, 并不影响工作。  

43.
无情何必生斯世, 有好终须累此生。接受这世间万物共同的宿命, 也是一份难得的睿智。

44.
我常在山顶独坐,默对宇宙洪荒。看茫茫沙碛上蓝色的云影不息地奔驰,听这些石头无声的话语。它们告诉我亿万年前这里曾是海底,告诉我亿万年不过是一瞬间,告诉我无限时空中这一瞬有等于无,告诉我没有刹那没有永恒物与我都是虚幻的流影。告诉我所有这些事实,它们都拒绝接受。它们要坚持存在,挑战绝对零度。莫道是地老天荒无人识,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有次偶然相逢。

45.
我想,如果林彪周恩来也像刘、邓那样倒掉,让红太阳脐脂自烧,说不定除了安全,自由也可能来到。

46.
在那些小小的石头洞(敦煌)中面壁,我感觉到一种广阔。只可惜天黑了还得回到外面,和其他揪斗人员一起,在毛主席像前请罪。唱语录歌,听训话,互相揭发批判,和自我揭发批判,一如但丁笔下的鬼魂,互相撕扯咬啃。没处躲没处藏,直觉得四面都是墙壁。

47.
以为要纠缠不清了,忽又各自飞散,飞散而又彼此呼应,相遇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像一组组流动的乐音,有笙笛的悠扬,但不柔弱。有鼓乐的喧闹,但不狂野。从容不迫,而又略带凄凉。凄凉中有一种自信,不是宿命的恐惧或悲剧性的崇高,也不是谦卑忍让或无所依归的彷徨。

48.
不是禁欲的官能压抑, 也不是无所敬畏的张狂 佛国的庄严, 都化作了人间的温馨。如此大气, 又如此隽永。  

49.
阿难是朴实直率的;迦叶是饱经风霜的;观音呢,圣洁而又仁慈。他们全都赤着双脚,从风炎土灼的沙漠里走过去,历尽万苦千辛,面对着来日大难,既没有畏缩,也没有哀伤。既不横眉怒目,咬牙切齿,也不听天由命,随波逐流。不,他们没有被苦难征服,而是印着苦难平静的走去,不知不觉征服了苦难。一三八窟的巨大的卧佛,是释迦牟尼临终时的造像,他以单纯的姿势侧卧着,脸容安静、和平而又慈祥,“如睡梦觉,如莲花开”,……这个人没有被死亡所征服,而是平静地迎着死亡走去,不知不觉的征服了死亡。

50.
看到死亡的曲子,如此这般地被奏成了生命的凯歌,我想到西方艺术中那些以死亡为主题的雕像(如《拉奥孔》,米开朗琪罗的《死》,或者罗丹的《死》)都是悲剧性的。宽阔的胸脯隆起的肌肉,剧烈的动作紧张的表情,都表征着恐惧与绝望的抗争。相比之下,这些文弱沉静从容安详的塑像所呈现出来的,也许是更加强大的力量。这不是一个可以用阳刚阴柔之类现成的概念,或者十字架和太极图之类近似的比喻可以说明的差异,其中隐藏的消息,也为我打开了一个通向别样世界的门窗。

51.
大泉,是乱山深处一个荒凉的河滩,平旷空阔。河滩上长满了红柳,红柳墩一个接一个连成大片,迂回在许多簇拥着金黄色芦草的丘陵之间,茫无涯际。如果在夏天,远望上去就像希什金笔下蓝色的林海。秋天花开,却是-片粉红。现在是冬天,花和叶子都凋落了,它那细长、柔韧而又繁密的枝干,被夕阳一照,银灰里掺杂着金红,轻柔模糊如同烟云,渐远渐淡,和丘陵雾蔼结为一体,变成了一片紫色的微茫。而在微茫的上方,悬浮着连绵不断的雪山的峰峦,在晚霞中闪着琥珀色的光芒。许多地下水从河滩上冒出来,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池沼和湖泊,在红柳丛中闪着天光。因为地气暖,这些池水不结冰,清澈见底水壁的鹅卵石上,长满了天鹅绒一般绿油油的水苔。成群的野凫在水面嬉戏,不时一阵阵惊飞起来,发出嘎嘎的叫声。
这真是一只精力充沛的羊!于是又开始了一场磨人意志的寻找。在转了无数灰心失望的圈子以后,我们终于发现,一条像细棍子刮过似的新鲜痕迹,可以断定就是那只黄羊的断腿骨刮的。顺着方向找过去,不远处又有一条。越跑,这细线拖得越长,也划得越重,在下到有红柳的河谷里以后,竟连成一条不间断的长线了。这不是一条直线。它抖动着,弯弯曲曲,弯曲的幅度很大。有时甚至绕出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在有一个地方,甚至连续出现了两个大小不等的圆圈。这根抖动、弯曲、有时绕成圆圈的线条,生动地刻画出那个受伤的野兽是何等的痛苦和焦急。特别是那些圆圈,分明是它简单的脑子里刹那间闪过的绝望留下的痕迹。
它被夹断的那只后腿,已经在地上拖得稀烂了 另一只后腿,经过这番奔跑,也被伤口牵拉得拖到了地上。我看着它的后半身渐渐瘫塌,终于全部拖在了地上但它还用两只前脚, 一步,一步,拖着后半身走不,不是走,是一种艰难、缓慢的移动,但它绝不停止!毛血模糊的后腿臀部和下腹部在沙石上拖着磨擦,血泥里露出的肌肉和白骨,就像肉铺里的商品一模一样……但是它,还在一步一步,向前移动。我慢慢跟着它走。这个既没有尖牙,也没有利爪,对任何其他动物都毫无恶意毫无危害的动物,惟一的自卫能力就是逃跑。但现在它跑不掉了。爬到一个石级跟前,上不去,停了下来。突然前肢弯曲,跪地跌倒,怎么也起不来了。全身躺在地上,血不断渗入沙土。后半身血肉狼藉,可前半身毛色清洁明亮,闪着绸缎一般的光泽。它昂着稚气的头,雪白的大耳朵一动不动,瞪着惊奇明亮而天真的大眼睛望着我,如同一个健康的婴儿。我也看着它觉得它的眼睛里闪抖着一种我能够理解的光,刹那间似曾相识。
慢慢地,它昂着的头往旁边倾斜过去,突然砰的一声倒在了地上它动了动,像是要起来,但又放弃了这个想法。肚皮一起一伏,鼻孔一张一翕。严寒中喷出团团白气,把沙土和草叶纷纷吹了起来,落在鼻孔附近的地上和它的脸上。我坐下来不料这个动作,竟把它吓得急速地昂起头,猛烈地扭动着身躯。我想我在它的心目中,是一个多么凶残可怕的血腥怪物呵!事实上也是的,我真难过。

52.
我的狩猎经验愈来愈丰富,心也逐渐地变冷变硬,成了事实上的食肉野兽。然而生活却好起来了。变成野兽以后,生活就好起来了,人与人之间的敌意和恶意也减少了,相处也容易得多了。
兽性的东西居然生产出人性的东西,也大奇。

53.
打他们打得最凶的,不是那些挨过整的人,而是那些他们一手培养提拔起来的人。

54.
孙(纪元) 都要哭着问他,用这些小恩小惠三名三高拉拢腐蚀青年是什么目的。答不上来就打。个儿高大,出手无情,有次一挥手,先生就口角流血,再一挥手,先生的一只眼睛当场就肿了起来。肿包冉冉长大,直至像一个紫黑色的小圆茄子。革命群众惊呆了,一时间鸦雀无声。

55.
九月二十五日 为了迎接中国国庆,日本革命委员会和古巴革命委员会相继成立。成立大会都拍了给毛主席的致敬电,称为最最最最最敬爱的伟大领袖。《人民日报》先后发表《红太阳照亮了富士山》和《加勒比海的春潮》两篇社论,表示祝贺。
十二月二十日 纽约红卫兵在洛克菲勒家抄家,抄出黄金28.53吨,决议在纽约港口被毁的自由女神象原址,树一毛主席金象代之,连不锈钢底座在内,高一百公尺。
十三月三日  牛津、剑桥、哈佛等校联合庆祝教改胜利,介绍经验云:基本教材是毛选四卷加农场劳动。

56.
说到张大千,他说张不知道爱护壁画,他很生气张这个人,很聪明,学得很快,变得很快,一变,学来的就变成自己的了。毕加索临摹非洲部落的原始艺术,马蒂斯临摹儿童画和阿拉伯图案都有这个本事,所以他们画画不吃老本,到老都在变,也难得。

57.
酒泉二字,曾使人谈虎色变。恐怖的死亡集中营——地方国营夹边沟农场,就在酒泉境内。无数人进去了,消失了,至今尸骨都找不着。兰新铁路从远处通过,那些年列车上的过往旅客,闻到阵阵恶臭,都不知来自何处。

58.
短短十年,我们开的那些沟渠都已被风沙填平。......有些地方白骨露出地面,时不时拉住那些随风滚动的草球。驾驶员说,这里有过一个农场,人死光了打烊了。我说是吗?看不出来。看不出来是真的。如果没有记忆,也就没有事实。多少文明多少星球有了又没了,谁能证明?

59.
这里面谁是谁非不重要。人同人打交道,是凭实力,不是凭正确。

60.
只要一天,一个冷血杀手笑眯眯的胖脸就出来了。

61.
那些小小的野草在石缝里、在碾痕上、在野火留下的灰烬里面、在镰刀留下的根墩里面,不息地生长而又生长。

62.
一九八三年的“清污”运动,矛头指向人道主义和异化理论,我的五篇文章(《异化辨义》《异化及其历史考察》《异化现象近观》《关於人的本质》《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受到批判,成了整肃的重点。

63.
但是他们现在对左派落井下石,同当年把右派斗得死去活来一样,都不过是自我的重复。变是假的!我说你怎么知道是假的?他说没有记忆、没有忏悔的改变,不是改变。我说你怎么知道他们没有?他说,要是有,就会有宽容,能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对别人的错误有同情的理解,绝不会那么残酷,那么卑鄙!这不是说不要批判错误。德国人也批判海德格尔,但不是纳粹分子在批判!

64.
先生治文藝理論。用馬列毛觀點處理文藝問題。 理論框架雖小,學問知識淵博,縱橫古今,無一字無來處。資料翔實,邏輯嚴密,如同帶著枷鎖跳舞,沉重中愈见功力。

65.
那天晚上,闹洞房,乌烟瘴气。美术组有个搞雕塑的,叫孙纪元,一直坐在床上,不声不响。人散后才发现,被褥和枕头里都塞满了锐角碎石和尖利的刺草,拔不掉也拣不尽。我相信,这不是民俗,而是人心。

66.
队里派了十几个人,帮助抬棺、送殡、挖坑。事毕排成一列,念起语录来。"要革命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我正在整理坟墓,不知道该感谢,还是该愤怒。

67.
写作此文时,我已住在美国。中国的圈地运动方兴未艾,频频传来老百姓因房屋被拆求告无门自焚抗议,或者成群结队进京上告被警察抓回原籍看管的消息,不觉轻松又变成了沉重:那一场花样繁多的人肉盛宴,拖的时间也实在是太长了。

68.
工场是一栋苔封藓蚀、爬满青藤的铁皮大屋,里面阴暗潮湿空气腐败。挤著一长排一长排生锈的铁笼,每个笼中躺著一只熊。供定期抽取胆汁之用。笼很低小,熊在其中不能站立,不能转身,只能定向躺著。脏得分不出黑熊棕熊和灰熊。笼子下面绿苔污垢的水泥槽中,积秽醺人。我们和记者们及有关领导十几个人喧哗著拥进去,熊们都毫无反应。要不是肚皮一起一伏,真看不出还是活的。
我无法知道,它们还有没有痛苦和绝望的感觉。
但是我突然有了。独自溜出大屋,在水边石头上坐了很久,直觉得毛骨悚然。
几年后,我从监狱里出来,下决心逃出了中国。
但是,即使在地球的另一边,有时候读到关於亚洲价值、或者稳定优先的种种高谈雄辩,就不免要想到那栋铁皮大屋,那些熊们,依然有毛骨悚然之感。

2011-02-20

六尺巷

因为房间的事,年前被同事咄咄逼人的态度弄得很恼火,但我以为那时已把问题给解决了。

没想到,同事今天卷土重来。
于是,到底是“自己爽到就好而且她太过分了”还是“不值得为一点小事破坏同事关系”?
我翻来覆去地纠结。

一边:自己已经忍让过一次而且提出了更公平的解决方案,她却偏要独占好处,也太过分了!既然她不考虑同事关系,我又为什么要考虑要担心呢?我要咽下了这口气,以后会不会憋坏自己?

一边:算了吧,这才多大点事,吃点亏也就吃点亏吧;现在把关系搞僵的话接下来怎么处,公司里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值得为了“爽到”去付出这样的代价吗?

于是我找了个高情商的朋友,请她给我意见。
她没说几句,我便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你们是同事,抬头不见,小气的人做小气的事情,大家都看得见,心里很清楚。在真正的大问题上,如果你们俩同时是当事人,高下立见。所以不必计较一时的得失,不要因小失大。
其实你心里也就是一口气。如果小姑娘和气一点,尝试着询问你的意见,跟你客气客气,说点好听的,你也就让着她了。
所以啊,如果这事情是我遇到,差不多也就会让着别人了。当然,只有对方太过分了,即便最后是我让步,但也会非常明确地让对方明白:“我是让这你,不跟你计较。但你不要太跋扈,我可不是好欺负的。真闹起来,事实摆出来,大家还是会站在我这边”。
古人说:以和为贵,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凡事都是投桃报李的。

要说这些道理,又不是不懂。可现在这个节骨眼上,让这位朋友给我这么一讲,真是一股郁郁之气平于无声无息。

能宽容之处不要流于计较。以此为记。

2011-01-18

vim 禁止自动切换到中文、日文输入法


对于非英语国、且以用于coding以外的人来说,vim退回到normal模式后输入法没有自动切回英文状态,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
直到有一天,我更新了vim7.3才发现,比上述情况更令人抓狂的是:vim在进入到insert模式时输入法自动切到非英文状态。
抓狂后,终于找到了正确的设置方法。如下:
set iminsert=0
set imsearch=-1